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其一】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其二】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其三】 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其一】 今日与我家贤侍郎共为竹林之宴饮,就像阮咸与叔父阮籍一样。 酒过三杯,请容许我酒醉之后高迈不羁之态。 【其二】 船上齐唱行船之歌,我们乘着月色自湖心泛舟而归。 湖面上白鸥悠闲不远飞,倒是争相在我们酒筵的上方盘旋飞翔。 【其三】 把君山削去该有多好,可让洞庭湖水平铺开去望而无边。 巴陵的美酒饮不尽,共同醉倒于洞庭湖的秋天。


注释

竹林宴:用阮籍、阮咸叔侄同饮于竹林事,《晋书·阮籍传》:「(阮)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此以阮咸自喩,以阮籍比李晔。 小阮:卽阮咸,与阮籍相对,故称小阮。 桡乐:谓舟子行船之歌。挠,舟揖。 铲却:削去,铲掉。 君山:在洞庭湖中,又名洞庭山、湘山。 湘水:洞庭湖主要由湘江潴成,此处即是指洞庭湖水。 巴陵:岳州唐时曾改为巴陵郡,治所即今湖南岳阳。


简介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描写了李白陪族叔李晔畅游洞庭湖排遣愁绪的情景:第一首诗借用阮咸与叔父阮籍的典故,同为仕途不通的同怜人,欲借酒消愁排遣愁绪;第二首诗描绘出一幅酒船管絃齐奏、皓月浮光静影沉璧、白鸥盘旋飞翔的湖上美景图,以情景交融的方式,让诗意意境开阔;最后一首诗运用独特的奇想,铲去人生坎坷障碍,用无穷尽的酒醉刷掉心头的愁闷。全诗层次分明而又环环相连,丝丝入扣,通过借酒吟诗消愁,排遣李白心中数十年壮志未酬、晚年九死一生之馀又遭幻想破灭的千古愁、万古愤。


赏析

《鹤林玉露》:李太白云:「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杜子美云:「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二公所以为诗人冠冕者,胸襟阔大故也。此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 《诗家直说》:《金针诗格》曰:「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含蓄,方入诗格。若子美『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是也。」此固上乘之论,殆非盛唐之法。且如贾至、王维、岑参诸联,皆非内意,谓之不入诗格可乎?然格高气畅,自是盛唐家数。太白曰:「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迄今脍炙人门,谓有含蓄之意,则凿矣。 《批选唐诗》:率尔道出,自觉高妙。 《唐诗摘钞》:放言无理,在诗家转有奇趣。四句四见地名不觉。 《酌雅诗话》:瞿存斋云:太白诗:「铲却君山好,平浦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是甚胸次?少陵亦云:「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然无许大胸次也。余谓不然。洞庭有君山,天然秀致。如铲却,是诚趣也。诗情豪放,异想天开,正不须如此说;既如此说,亦何大胸次之有? 《唐诗笺注》:诗豪语辟,正与少陵「斫去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匹敌。「巴陵」一句,极言其快心。 《唐诗选胜直解》:言铲去君山而令湘水平铺,太白胸中放旷豪迈可见。中流畅饮,洞庭秋意,尽收于醉中矣。 《诗式》:首句,若以君山在湖中不免犹为芥蒂,不如铲除更好。二句,君山铲去,湘水平流,则眼界弥觉空阔。三句,先点「酒」字,四句,落到「醉」字。步骤一丝不乱。三句有了「无限」二字,四句「醉杀」二字迎机而上,所谓一应一呼也。结句有醉倒在洞庭秋色之中,有「一脚踢翻鹦鹉洲,一拳捶碎黄鹤楼」之概。(品)豪迈。 《李太白诗醇》:严云:便露出碎黄鹤气质。 安旗云:其三纯是奇想。其所以发此奇想者,总为胸中与积愤欲抒,况又在醉后。故自然流出,不假安排。然亦须其一、其二为之铺垫。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李白〕 〔唐〕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铜官山醉后绝句

〔李白〕 〔唐〕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九日龙山饮

〔李白〕 〔唐〕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唐〕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越女词五首

〔李白〕 〔唐〕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李白〕 〔唐〕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李白〕 〔唐〕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李白〕 〔唐〕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答友人赠乌纱帽

〔李白〕 〔唐〕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䍠。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李白〕 〔唐〕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