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苑·卷二·自勉

圣人则天,贤者法地,智者则古。

骄者招毁,妄者稔祸,多语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大凡圣人都崇尚天道,贤明之士则推崇自然法则,而有智慧的人则以效法古代的贤者为根本的立身之道。骄傲自大的人注定要失败,狂妄荒廖的人则极易招惹祸患,夸夸其谈的人很少有信议可言,只顾自我标榜的人对待他人则薄情寡义,身为将帅奖赏无功肯定会被部下离弃,惩罚无罪的人则肯定使百姓怨声载道,喜怒无常的人,难逃灭亡的厄运。



将苑·卷二·战道

〔诸葛亮〕 〔三国〕

夫林战之道:昼广旌旗,夜多金鼓,利用短兵,巧在设伏,或攻于前,或发于后。

丛战之道:利用剑楯,将欲图之,先度其路,十里一场,五里一应,偃戢旌旗,特严金鼓,令贼无措手足。

谷战之道:巧于设伏,利以勇斗,轻足之士凌其高,必死之士殿其后,列强弩而冲之,持短兵而继之,彼不得前,我不得往。

水战之道:利在舟楫,练习士卒以乘之,多张旗帜以惑之,严弓弩以中之,持短兵以捍之,设坚栅以卫之,顺其流而击之。

夜战之道:利在机密,或潜师以冲之以出其不意,或多火鼓以乱其耳目,驰而攻之,可以胜矣。

将苑·卷二·和人

〔诸葛亮〕 〔三国〕

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

若将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谋不用,群下谤议,谗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

将苑·卷二·察情

〔诸葛亮〕 〔三国〕

夫兵起而静者,恃其险也。

迫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众树动者,车来也。

尘土卑而广者,徒来也。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半进而半退者,诱也。

杖而行者,饥也。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鸟集者,虚也。

夜呼者,恐也。

军扰者,将不重也。

旌旗动者,乱也。

吏怒者,倦也。

数赏者,窘也。

数罚者,困也。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币重而言甘者,诱也。

将苑·卷二·将情

〔诸葛亮〕 〔三国〕

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

军食未熟,将不言饥。

军火未然,将不言寒。

军幕未施,将不言困。

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

将苑·卷二·威令

〔诸葛亮〕 〔三国〕

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

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桀纣之类也。

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穰苴之类也。

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

将苑·卷二·厉士

〔诸葛亮〕 〔三国〕

夫用兵之道,尊之以爵,赡之以财,则士无不至矣。

接之以礼,厉之以信,则士无不死矣。

畜恩不倦,法若画一,则士无不服矣。

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

小善必录,小功必赏,则士无不劝矣。

将苑·卷二·整师

〔诸葛亮〕 〔三国〕

夫出师行军,以整为胜。

若赏罚不明,法令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之师,无益于用。

所谓整师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逼,前后应接,左右应旄而不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矣。

将苑·卷二·击势

〔诸葛亮〕 〔三国〕

之善斗者,必先探敌情而后图之。

凡师老粮绝,百姓愁怨,军令不习,器械不修,计不先设,外救不至,将吏刻剥,赏罚轻懈,营伍失次,战胜而骄,可以攻之。

若用贤授能,粮食羡余,甲兵坚利,四邻和睦,大国应援,敌有此者,引而计之。

将苑·卷二·击势

〔诸葛亮〕 〔三国〕

古之善斗者,必先探敌情而后图之。

凡师老粮绝,百姓愁怨,军令不习,器械不修,计不先设,外救不至,将吏刻剥,赏罚轻懈,营伍失次,战胜而骄,可以攻之。

若用贤授能,粮食羡余,甲兵坚利,四邻和睦,大国应援,敌有此者,引而计之。

将苑·卷二·击势

〔诸葛亮〕 〔三国〕

古之善斗者,必先探敌情而后图之。

凡师老粮绝,百姓愁怨,军令不习,器械不修,计不先设,外救不至,将吏刻剥,赏罚轻懈,营伍失次,战胜而骄,可以攻之。

若用贤授能,粮食羡余,甲兵坚利,四邻和睦,大国应援,敌有此者,引而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