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句中正学士

玉人欲归留不住,南山出云作朝雨。

雨中却柅使车轮,主人重得延嘉宾。

嘉宾有诗留别我,句句高奇字字新。

新若新花凝宿露,高似秋天晓星布。

奇于云起成峰峦,鲛人泪珠盈玉盘。

浪大月照如金线,金线交加珠可贯。

玦离环合间珠圆,风生玉步声珊珊。

珍奇若此为重赐,斋沐焚香然后看。

三复吟看既忘倦,命笔和来才思缓。

桃李难酬琼玖珍,野老美芹聊贽献。

与君俱是锦江人,今幸星轺来过陈。

乡情交分忍轻别,少留可待早秋辰。

秋光月华伴行色,步步随君归紫宸。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归去来

〔田锡(表圣)〕 〔宋〕

归去来,诗不云乎,王事一埤遗我兮。

终日孜孜,心力疲劳齿发衰。

尔今已年五十二,前去七十几多时。

尔性虽拙颇好学,尔才虽短颇好诗。

文学歌诗之外非乐为。

金门玉堂若无分,随分官职胡不归。

苟能遣得婚嫁累,又何苦忧伏腊资。

尔不闻仲尼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浮云富贵非尔宜。

表圣表圣,尔当念兹而在兹,勿使无其实而有其词。

尔若舍灵龟而观朵颐,无乃见尔痴尔痴。

御试二仪合德诗

〔田锡(表圣)〕 〔宋〕

圣主承祧兑泽深,乾坤玄化合尧心。

黄舆比厚旋生植,白日齐明远照临。

周普至仁符积载,滂流睿渥若春霖。

游鳞在藻方谐性,犷俗乘桴自献琛。

和悦感人生瑞霭,穆清流咏在薰琴。

小臣幸与观光试,敢效祈招颂德音。

望西林寺

〔田锡(表圣)〕 〔宋〕

忆昔嘉州岁已周,西林僧舍未曾游。

可怜遥见如图画,竹箐南边露寺楼。

梨花诗二十首

〔黄庭坚〕 〔宋〕

【其一】 玉树亭亭覆碧阶,当年莫问阿谁栽。

春深雪锁琼枝上,端为东君雨后开。

【其二】 翠含寒雪舞娇姿,一种清标自出奇。

香浅定庭翻紫燕,却教蝴蝶引魂时。

【其三】 上林万卉斗赢输,玉洁娇香自不如。

花下一樽挽春色,蝶来蜂去兴初馀。

【其四】 着意问花花不语,留春有酒酒生香。

花下高歌情自爽,燕衔花瓣入华堂。

【其五】 亭院春馀唤酒宜,酒情诗兴为花移。

琼葩映酒分颜色,玉露飘摇乱雪枝。

【其六】 年年玉乳态寻常,今日花开白雪香。

引我诗魂游上苑,莫教春色别流光。

【其七】 一枝玉剪剪冰裳,寄在春条香满堂。

分付东风莫摇落,还留佳兴舞云将。

【其八】 雪消春水剪冰花,白燕飘翎点翠芽。

舞罢娇肢归别院,乱红深处问琼娃。

【其九】 谁言夜雨打梨花,借问东皇老岁华。

粉蝶竟来枝上宿,含香院里胜如家。

【其十】 海棠枝上露新红,难比墙头粉黛容。

莫许河郎花下坐,春归何处恕东风。

【其十一】 (次韵 秦少游) 淡笼春韵向晴阶,疑是罗浮月里栽。

幽意不传花信去,雪香深锁待君开。

【其十二】 晓风冉冉曲栏迟,露落妆钿懒玉姿。

莫是夜来香梦杳,难禁深院语莺时。

【其十三】 梁园雪尽已无馀,月锁瑶枝冷自如。

妒杀双双白燕子,故将春事往来输。

【其十四】 玉蛾翻影拂虚窗,逗得轻风小扇香。

春去似怜人寂寞,却传清韵问西堂。

【其十五】 芳樽幽赏客来宜,句落花前雪羽移。

千载清平词调绝,不须蝴蝶拍南枝。

【其十六】 梁绪那夸兴不常,漫携春酒洗明妆。

芳魂未逐东风怨,遮莫游蜂度短墙。

【其十七】 月卷帘钩冷素裳,一庭清影浸银塘。

当年白亭歌销歇,记剪春于远寄将。

【其十八】 春老飘残陌上花,重门深掩惜芳芽。

关心怕是三更雨,点点愁声到馆娃。

【其十九】 灯落黄昏怯碧纱,子规声断月初华。

燕山此际无残雪,韵落溶溶梦里家。

【其二十】 金谷园中无数红,迎风承露尽为容。

一番历乱芳菲歇,独有天花澹院东。

齐州泺源石桥记

〔苏辙〕 〔宋〕

泺水之源,发于城之西南山下,北流为皇,其浅可揭。

城之西门,跨而为桥。

自京师走海上者,皆道于其上。

每岁霖雨,南山水潦暴作,汇于城下,桥不能支,辄败。

熙宁六年,七月不雨,明年夏六月乃雨,淫潦继作,桥遂大坏。

知历城施君辩言于府曰:「水岁为桥害,请为石桥,以纾其役。

距城之东十五里,有废河败堰焉,其弃石铁可取以为用。

」府用其言,以告转运使,得钱二十七万,以具工廪之费。

取石于山,取铁于府,取力于兵。

自九月至十一月而桥成,民不知焉。

三跌二门,安如丘陵,惊流循道,不复为虐。

方其未成也,太守李公日至于城上,视其工之良窳与其役之劳佚,而劝相之。

知历城施君实具其材,兵马都监张君用晦实董其事。

桥之南五里,有大沟焉,属于四涧,以杀暴水之怒,久废不治,于是疏其堙塞,筑其缺而完之。

桥之西二十步有沟焉,居民裴氏以石壅之,而屋于其上,水不得泄,则桥受其害,亦使去之,皆如其旧而止。

又明年,水复至,桥遂无患。

从事苏辙言曰:桥之役虽小也,然异时郡县之役,其利与民共者,其费得量取于民,法令宽简,故其功易成。

今法严于恤民,一切仰给于官,官不能尽办,郡县欲有所建,其功比旧实难。

非李公之老于为政与二君之敏于临事,桥将不就。

夫桥之役虽小,然其劳且难成于旧则倍,不可不记也。

遂为之记。

类型

朝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