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宿州上元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

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

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一千骑手试图春游,小雨轻柔地落下又停。只有他能使江东一归来的老客人,迟迟不愿离开,白酒悄无声音顺滑如油。炽热的火星在混乱中旋转,浅黛色的水波在翠绿欲流。不同于白云朦胧的乡野冷漠,温柔的气息笼罩着这去淮南的第一州。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词牌,多咏江南风物。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南乡子》,舞曲,敦煌卷子内有舞谱。」清末况夔笙《餐樱庑词话》则引宋周草窗云:「李德润、欧阳炯辈俱蜀人,各制《南乡子》数首,以志风土,格同《竹枝》体。」舒白香《白香词谱》:「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南中,古地区名,时北临益州,南接交州,东连荆州南部,西通诸部落,即今云南、贵州及四川大渡河西南部。三国属蜀汉,蜀汉以巴、蜀为本,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蜀汉灭,归晋。陈元龙注《片玉集》云「晋国高士全隐于南乡,因以为氏也(号南子)」,因谓调源此。又据《白香词谱》:「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後,收红豆,底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然若以「路入南中」句取名,调名当为《南中子》,况欧词调名已是《南乡子》,故知欧阳炯是依《南乡子》调填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後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德润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宋人作者甚众,除抒情外,亦有写景、言志之作。此调以七字句为主,平韵甚密,音节响亮,气势奔放,前後阕各一个两言句,又使奔放生回环之味。唱时音节流丽谐婉,声情掩抑。题注:傅注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俱未收,唯见元延祐本《东坡乐府·卷上》。宿州:龙榆生笺:「唐置,即今安徽宿县。」上元:龙榆生笺:「《白六帖》:『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小雨如酥:龙榆生笺:「《玉篇》:『酥,酪也。』韩昌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白云乡:龙榆生笺引汉·伶子于《赵飞燕外传》:「后德(樊)昵计,是夜进合德,帝大悦,以辅属体,无所不靡,谓为温柔乡。谓昵曰:『吾老是乡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乡也。』」淮南:龙榆生笺:「《汉书·诸侯王年表》:『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初学记》:『淮南道者,《禹贡》扬州之域。又得荆州之东界,自淮以南,略江而西,尽其地也。』曹子建《与吴质书》:『伐云梦之竹以为笛。』《周礼·职方氏》:『荆州,其泽薮曰云瞢。』瞢,模红切,与『梦』同。《一统志》:『云梦泽在天门县西。』《寰宇记》:『竟陵城西大泽,即古云梦。』」


简介

这是作者描述在宿州(今属安徽)过元宵节所见繁华景象的小令。上片开头两句写宿州人们在节日里雨中春游。潇潇春雨中,人们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千骑」,极言人马之多。「试」,有尝试、初始之意。意谓,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蛰居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按捺不住节日的欣喜之情,在这早春时节便争相出游了。第二句「小雨如酥落便收」的「收」字极为传神。干枯的土地一旦洒上小雨,即刻就吸收尽净,一个「收」字,把静物(土地)写活了。同时承接「小雨如酥」,可以想见春雨的绵软细微。上片最后三句是作者的感受。游客如云,小雨如酥,已令人消魂。加上还有清润可口的美酒供作者开怀痛饮,此情此景,不禁叫人留连忘返。「江东归老客」,大约是用范蠡弃官归隐的典故,作者以此自况,暗含着作者厌倦仕途、向往人间清景的情愫。下片写宿州的元宵夜景。「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两句分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观。仰望天空,火炮礼花,腾空而起,如同迭相迸发的团团星球。一个「乱」字,点出星火灿烂、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再看地上,青山如黛(青山如同是着了一抹淡青色的画眉),春水荡漾。山水的青翠之色让人感到就要滑落下来。「翠欲流」这是作者的一种审美联想。以下三句是抒情。「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两句,是极言宿州上元春日风光佳丽,胜似仙乡,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要温煦可人。「白云乡」是用典。《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淮南」,系路名,道名(宋时行政区名),宋至道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扬州,今属安徽。「第一州」,即指宿州。最后这几句,表面看是盛赞宿州,实则有双关意。「白云乡」也暗指朝廷所在的地方。这里流露了作者对在朝中被排挤、被冷落的伤感。言在此意在彼,是深有寄托的。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晁补之〕 〔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

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

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

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

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

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题临安邸

〔林升〕 〔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宋〕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如梦令·罨画屏中客住

〔范成大〕 〔宋〕

罨画屏中客住,水色山光无数。

斜日满江声,何处撑来小渡。

休去,休去,惊散一洲鸥鹭。

类型

朝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