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伊川

腮肥节脑瘦,蕲水长笛材。

洛阳袁氏坞,此竹旧移来。

雪霰饱已久,窍星谁为开。

与君作龙吟,吹发江南梅。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次韵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

〔梅尧臣〕 〔宋〕

江南有嘉禽,乘春弄清吭。

流音入我耳,慰惬若获贶。

朝听已孤高,暮听转幽旷。

何多燕雀群,声迹不相傍。

始闻汾阳生,文行众所谅。

独哦青山间,悼古或悲怆。

弃官不屈人,颇学陶元亮。

是时予爱之,颜采莫得望。

倏然能见过,远涉丹湖浪。

袖携一卷诗,行橐更无长。

固与俗人殊,于焉识敦尚。

嗟嗟二千石,不知子所向。

骇子发论高,万仞耸孤嶂。

又如决河湍,捧土安可障。

吾方叹瑰材,恨未逢良匠。

信哉骐骥驹,谁用伯乐相。

自从昔还朝,汩汩走俗状。

未尝寄子书,子言今行行。

亦似昧相知,曾非事高闶。

把笔诚不勤,强意乃为妄。

兹晨去湓城,聊以和子唱。

子辞犹瀑布,敢挹不知量。

送李师锡太博通判怀州

〔梅尧臣〕 〔宋〕

洛阳古道登北邙,河内碧山横太行。

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

竹林无踪怀阮籍,路傍有家嗟宣王。

别乘差同二千石,教民惟在亲耕桑。

送潘士方建昌

〔梅尧臣〕 〔宋〕

军垒近仙山,麻源第三谷。

灵运诗亦存,鲁公记可读。

幸时无寇攘,闲日望云木。

傥见西王母,白麟如白鹿。

来寻鸟爪人,神光生石屋。

无念痒背搔,还恐罹怒扑。

学道我未成,炼气不饱腹。

安得羽翼生,下上同黄鹄。

送君想君游,星斗坛边竹。

和刘原父舍人乐郊诗

〔梅尧臣〕 〔宋〕

太守东平来,固殊阮步兵。

步兵醉乘驴,太守整佩缨。

事物既已遗,驾车出东城。

园荒久不治,道路生棘荆。

地僻人马入,草间狐兔惊。

旧池堙犹窊,遗址岿不平。

窊者使之浚,岿者使之营。

博野高榭起,陈渔危台成。

榭前东山秀,台下卢泉清。

傍坞梧竹暗,翳水芹藻并。

渠渠有深堂,燕宾飞玉觥。

芍药广陵美,谑赠郑女情。

公子莫言归,古人未以轻。

欲知学山简,倒载去攲倾。

送张圣民学士知登州

〔梅尧臣〕 〔宋〕

慕君才行美,风义亦倜傥。

在远恨未逢,既近不屡往。

非以近为轻,恃易遂成曩。

倏为东牟守,别我驻征鞅。

又作千里遥,依然复怀想。

昔闻之罘山,秦碑元有两。

一存东顶中,一在西顶上。

篆实丞相斯,缺剥不可仿。

愿言试历览,闻见欲以广。

海晴望石桥,神仙事?恍。

始皇安得长,阴怪役罔象。

桥断水无涯,焉知有方丈。

迩者地出金,发掘怀沃壤。

良民皆逐末,兹事谁用长。

凡为二千石,唯在劝耕纺。

幸君经术高,教化人所仰。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伊川

〔梅尧臣〕 〔宋〕

庭中两大树,池上千竿竹。

竹有红泪班,树无众鸟宿。

昔日白傅归,爱吟裴令续。

间流水西园,翻然入他族。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伊川

〔梅尧臣〕 〔宋〕

山腰古石楼,杳蔼石梯上。

低窥岩际树,对见龛中像。

檐中嵩云飞,槛逼伊湍响。

同游已零落,岁月成俯仰。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伊川

〔梅尧臣〕 〔宋〕

寒溪随山回,修竹隐深寺。

颇逢老僧谈,能忆先到事。

白栝圣君怜,绯花土人莳。

不到三十秋,依稀犹可记。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伊川

〔梅尧臣〕 〔宋〕

上阳宫树影,不随寒波流。

天津桥下石,激响无时休。

至清自照物,遇险岂能柔。

东过白马去,凡经几千秋。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伊川

〔梅尧臣〕 〔宋〕

山断泻伊流,滩声朝暮急。

东渡马将登,西堤人已立。

日看东西舟,争途如不及。

谁见捕鱼郎,寒蓑雨中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