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博山寺作

不向长安路上行。

却教山寺厌逢迎。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

人间走遍却归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不去往长安的大道上漫游,却教山寺厌倦招待客人。不以享受物质享受为乐,而是在追求内心平淡的那个地方。无论才学是否高超,过这一生的意义在于过得开心快乐。宁愿做我自己,而不是做卿卿我我的高官显贵。纵然走遍人间,最终还是回归耕种田园。一棵松树,一棵竹子,才是真正的朋友,山鸟山花才是最亲近的兄弟姐妹。


注释

博山寺:《广丰县志》:“博山寺在邑(广丰县)西南崇善乡,本名能仁寺,五代时天台韶国师开山,有绣佛罗汉留传寺中。宋绍兴间悟本禅师奉诏开堂,辛稼轩为记。”嘉靖《永丰县志·卷四·人物》:“辛幼安名弃疾,其先历城人,后家铅(yán)山,往来于永丰博山寺,旧有辛稼轩读书堂。”长安:借指南宋京城临安。味无味:《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材不材间:《庄子·卷二十·山木》:“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宁作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nìng)作我。’”岂其卿:西汉·扬雄《法言·卷五·问神》:“或曰:‘君子病没世而无名,盍势诸名卿,可几也。’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赵、楚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名?谷口 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句:宋·苏轼《江城子》词:“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句:唐·元结《丐论》:“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句: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共友于。”


简介

四十多岁正是人生建功立业之心最盛,最能奋发作为之时,然而词的开首两句却说;“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大意是说,他已经不再心向国都,不再在意天下国家之事了,只流连于博山寺和它周围的山水,使得它都厌于逢迎我了。辛稼轩果真是如此想的么?难道他真的已经忘情于山水游乐,把北复中原的大志抛诸脑后了么?下边两句“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典出《庄子》,貌似超脱,要安于归隐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事实上,上阕四句是怨辞反说,辛稼轩并非真正能安于闲适平淡的生活,置国家天下于不顾,只是当权者对他始终若即若离,不能真正信任,而主和派又百般猜忌,以致他在几乎二十年的时间里被闲置不用,素志不展。于是在这首词中,他字面上超然闲逸之词,实则包含着对当权者的激愤与积怨,只是不易察觉罢了。下阕起句表明心志:保持完我,不屈附公卿而求取声名。下一句说人生历尽世事,到头来还是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最后两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辛稼轩意托于松竹花鸟,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其中或许也包含着对仕途人情的戒畏。松竹真朋友,花鸟好弟兄,只有他们不会让辛稼轩伤心失望。



摸鱼儿

〔辛弃疾〕 〔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宋〕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宋〕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宋〕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辛弃疾〕 〔宋〕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类型

朝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