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江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烟。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天边。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

苏幕遮:词牌名。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雲雾敛》、《鬓雲鬆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波上寒烟翠: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句: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黯,形容心情忧郁。语出江文通《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旅思(sì):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绪,情怀。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简介

这首词在别本中题作《别恨》或《怀旧》,抒写作者秋天思乡怀人的感情。上阕用多彩的画笔绘出绚丽、高远的秋景,意境开阔。「碧云天,黄叶地」为传诵名句。词的下阕表达客思乡愁带给作者的困扰,极其缠绵婉曲。以夜不能寐、楼不能倚、酒不能消解三层刻画,反言愈切。煞拍酒化为泪,消愁之物反酿成悲戚之情,最为警策。前人颇诧异镇边帅臣「亦作此消魂语」。《左菴词话》解释说:「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此说可谓得之。


赏析

淸·谭復堂《谭评词辨》:大笔振迅之作。淸·徐鞠庄《词苑》引《历代诗馀》:范文正公《苏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淸·邹程邨《远志斋词衷》:范希文《苏幕遮》一阕,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淸·许蒿庐《词综偶评》: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淸·李佳《左菴词话》: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唐季特《唐宋词简释》:此首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下阕触景生情。「黯乡魂」四句,写在外淹滞之久与乡思之深。「明月」一句陡提,「酒入」两句拍合,「楼高」点明上阕之景为楼上所见。酒入肠化泪亦新。足见公之真情流露也。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宋〕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苏轼〕 〔宋〕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宋〕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宋〕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宋〕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类型

朝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