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

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

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怀古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注释

喜鹊桥:即鹊桥。民间传说天上的织女七夕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喜鹊来搭成桥,称鹊桥。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凤驾:仙人的车乘。何逊《七夕》:「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潢。」 天为欢迟:上苍垂怜牛、女两人路隔银河,迟迟无法欢会。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林杰《乞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双蛾:代指乞巧妇女的双眉。蛾,蛾眉。 加意:格外用心。 玉钩:代指新月。七夕逢上弦月,前半夜月行西南,故後云「斜傍西南挂」。 分钿(diàn)擘钗(bò chāi):钗钿为男女定情之物,分离时则擘钗分钿,各执一半,以作伤离期合之赠。唐·白樂天《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唐·陈鸿《长恨歌传》:「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钿,古代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擘,分开;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 「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句:用事陈鸿《长恨歌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曰:『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于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秦人风俗,是夜张锦绣,陈饮食,树瓜华,焚香于庭,号为『乞巧』。宫掖间尤尚之。时夜殆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 「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句:融白樂天《长恨歌》意:「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李義山《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犹可借,意为仍有鹊桥岁会之机。



蝶恋花

〔晏几道〕 〔宋〕

碧草池塘春又晚,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

双燕来时还念远,珠帘绣户杨花满。

绿柱频移弦易断,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

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蝶恋花

〔晏几道〕 〔宋〕

碾玉钗头双凤小。

倒晕工夫,画得宫眉巧。

嫩曲罗裙胜碧草。

鸳鸯绣字春衫好。

三月露桃芳意早。

细看花枝,人面争多少。

水调声长歌未了。

掌中杯尽东池晓。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晏几道〕 〔宋〕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

尽日沉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

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蝶恋花

〔晏几道〕 〔宋〕

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

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一捻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

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蝶恋花

〔晏几道〕 〔宋〕

金剪刀头芳意动,彩蕊开时,不怕朝寒重。

晴雪半消花□□,晓妆呵尽香酥冻。

十二楼中双翠凤,缥缈歌声,记得江南弄。

醉舞春风谁可共,秦云已有鸳屏梦。

蝶恋花

〔晏几道〕 〔宋〕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

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

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蝶恋花

〔晏几道〕 〔宋〕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蘋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生查子

〔晏几道〕 〔宋〕

春从何处归,试向溪边问。

岸柳弄娇黄,陇麦回青润。

多情美少年,屈指芳菲近。

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

生查子

〔晏几道〕 〔宋〕

官身几日闲,世事何时足。

君貌不长红,我鬓无重绿。

榴花满盏香,金缕多情曲。

且尽眼中欢,莫叹时光促。

生查子

〔晏几道〕 〔宋〕

狂花顷刻香,晚蝶缠绵意。

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传唱入离声,恼乱双蛾翠。

游子不堪闻,正是衷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