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堪避暑

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

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

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

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

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

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

如此来几时,已过六七秋。

从心至百骸,无一不自由。

拙退是其分,荣耀非所求。

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

此语君莫怪,静思吾亦愁。

如何三伏月,杨尹谪虔州。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何处可以避暑呢,就在林间那座背向太阳的楼。何处可以舒服地追求凉爽呢,就在池上随风而行的小船上。太阳升得高了才感到饥饿,吃到饱了又游玩起来。游玩完毕后睡上一觉,醒来喝上一碗茶。眼睛明亮能看到青山,耳朵清醒能听到流水的声音。脱下袜子,舒服地洗洗脚,解开头巾,舒畅地搔搔头。这样的日子过了多久,已经过去了六七个秋天。从心到身体的每一骨骼都感到自由自在。退隐是我的命运,荣耀并不是我所追求的。虽然被世人嘲笑,但最终没有外界的烦恼。君不要怪我说这番话,思考的时候我也感到忧愁。怎么过这三伏的酷暑,像杨尹一样被贬到虔州呢。



诏下

〔白居易〕 〔唐〕

昨日诏下去罪人,今日诏下得贤臣。

进退者谁非我事,世间宠辱常纷纷。

我心与世两相忘,时事虽闻如不闻。

但喜今年饱饭吃,洛阳禾稼如秋云。

更倾一尊歌一曲,不独忘世兼忘身。

七月一日作

〔白居易〕 〔唐〕

七月一日天,秋生履道里。

闲居见清景,高兴从此始。

林间暑雨歇,池上凉风起。

桥竹碧鲜鲜,岸莎青靡靡。

苍然古磐石,清浅平流水。

何言中门前,便是深山里。

双僮侍坐卧,一杖扶行止。

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

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

开襟

〔白居易〕 〔唐〕

开襟何处好,竹下池边地。

馀热体犹烦,早凉风有味。

黄萎槐蕊结,红破莲芳坠。

无奈每年秋,先来入衰思。

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

〔白居易〕 〔唐〕

头上渐无发,耳间新有毫。

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

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

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

何言家尚贫,银榼提绿醪。

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

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

默默心自问,于国有何劳。

自在

〔白居易〕 〔唐〕

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

移榻向阳坐,拥裘仍解带。

小奴捶我足,小婢搔我背。

自问我为谁,胡然独安泰。

安泰良有以,与君论梗概。

心了事未了,饥寒迫于外。

事了心未了,念虑煎于内。

我今实多幸,事与心和会。

内外及中间,了然无一碍。

所以日阳中,向君言自在。

池上作

〔白居易〕 〔唐〕

西溪风生竹森森,南潭萍开水沉沉。

丛翠万竿湘岸色,空碧一泊松江心。

浦派萦回误远近,桥岛向背迷窥临。

澄澜方丈若万顷,倒影咫尺如千寻。

泛然独游邈然坐,坐念行心思古今。

菟裘不闻有泉沼,西河亦恐无云林。

岂如白翁退老地,树高竹密池塘深。

华亭双鹤白矫矫,太湖四石青岑岑。

眼前尽日更无客,膝上此时唯有琴。

洛阳冠盖自相索,谁肯来此同抽簪。

偶作二首

〔白居易〕 〔唐〕

名无高与卑,未得多健羡。

事无小与大,已得多厌贱。

如此常自苦,反此或自安。

此理知甚易,此道行甚难。

勿信人虚语,君当事上看。

偶作二首

〔白居易〕 〔唐〕

战马春放归,农牛冬歇息。

何独徇名人,终身役心力。

来者殊未已,去者不知还。

我今悟已晚,六十方退闲。

犹胜不悟者,老死红尘间。

旱热二首

〔白居易〕 〔唐〕

勃勃旱尘气,炎炎赤日光。

飞禽飐将坠,行人渴欲狂。

壮者不耐饥,饥火烧其肠。

肥者不禁热,喘急汗如浆。

此时方自悟,老瘦亦何妨。

肉轻足健逸,发少头清凉。

薄食不饥渴,端居省衣裳。

数匙粱饭冷,一领绡衫香。

持此聊过日,焉知畏景长。

旱热二首

〔白居易〕 〔唐〕

彤云散不雨,赫日吁可畏。

端坐犹挥汗,出门岂容易。

忽思公府内,青衫折腰吏。

复想驿路中,红尘走马使。

征夫更辛苦,逐客弥憔悴。

日入尚趋程,宵分不遑寐。

安知北窗叟,偃卧风飒至。

簟拂碧龙鳞,扇摇白鹤翅。

岂唯身所得,兼示心无事。

谁言苦热天,元有清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