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牡丹花二首

【其一】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其二】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其一】 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 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牡丹花。 【其二】 暮春时节冷雨萧瑟,牡丹花萼低垂,花瓣纷纷飘落,随风飞散,再也没有人来关心她寂寞凄凉的处境。 纵然是晴明天气里,残花落地犹觉得惆怅,何况在风雨之中,飘零在污泥烂土之中更觉得惨不忍睹。


注释

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阶:台阶。 残:凋谢。 明朝:明天。 衰:枯萎,凋谢。 红:指牡丹花。 把火:手持火把。 萎红:枯萎的花。 离披:纷纷下落貌。 破艳:谓残花。 晴明:一作“晴天”。 飘零:凋谢、凋零。


简介

《惜牡丹花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借写夜晚秉烛赏花,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表现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无限惋惜。第二首诗具体细微地刻画了风雨过后落红满地的景象,运用了欲擒故纵、欲说还休的表现手法,极尽强调、渲染之能事,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花惜花之情。全诗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赏析

钱钟书《谈艺录》:东坡《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冯星实《苏诗合集》以为本义山之“客散酒醒深夜后,电持红烛赏残花”,不知香山《惜牡丹》早云:“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哀红把火看。”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唐〕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答元奉礼同宿见赠

〔白居易〕 〔唐〕

相逢俱叹不闲身,直日常多斋日频。

晓鼓一声分散去,明朝风景属何人。

夜惜禁中桃花因怀钱员外

〔白居易〕 〔唐〕

前日归时花正红,今夜宿时枝半空。

坐惜残芳君不见,风吹狼藉月明中。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其三·骆口驿旧题诗

〔白居易〕 〔唐〕

拙诗在壁无人爱,鸟污苔侵文字残。

唯有多情元侍御,绣衣不惜拂尘看。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山·其四·枇杷花二首(其一)

〔白居易〕 〔唐〕

万重青嶂蜀门口,一树红花山顶头。

春尽忆家归未得,低红如解替君愁。

和钱员外青龙寺上方望旧山

〔白居易〕 〔唐〕

旧峰松雪旧溪云,怅望今朝遥属君。

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动北山文。

酬王十八见寄

〔白居易〕 〔唐〕

秋思太白峰头雪,晴忆仙游洞口云。

未报皇恩归未得,惭君为寄北山文。

微之宅残牡丹

〔白居易〕 〔唐〕

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摧花不全。

诸处见时犹怅望,况当元九小亭前。

独酌忆微之

〔白居易〕 〔唐〕

独酌花前醉忆君,与君春别又逢春。

惆怅银杯来处重,不曾盛酒劝闲人。

重酬钱员外

〔白居易〕 〔唐〕

雪中重寄雪山偈,问答殷勤四句中。

本立空名缘破妄,若能无妄亦无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