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馀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河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长江从西南流来,日日夜夜地吼叫。 后浪遭赶蓿前浪,奔过凿好的水道。 几千年没有壅塞溃央,老百姓没有淹在水中。 要不然人民都会变成鱼鳖,伟大啊,大禹治水的功勋! 老远地疏导岷江,眼看要通到东海。 为什么没有完工,余水在这里聚汇? 洞庭和青草两湖,气势一样的雄伟。 渺渺万丈的深渊,茫茫千里的大水。 每年的夏秋两季,仿佛要吞没七泽。 永族的窟穴越多,农民的土地越窄。 连我都感到惋惜,大禹岂没有遗憾! 不知是什么原因,凭遗迹寻找答案。 也许是苗民反抗,不肯把任务赶完。 犬禹也没有办法,才留下这种祸患? 水流在天地中间,就象人身的血管。 凝滞了便长脓疮,要治疗就得针砭。 怎能使大禹复活,掌握治水的大权。 手提着倚天长剑,再一次亲临指点! 引水象剪破薄纸,央壅象撕裂绸帛。 淤出肥沃的田地,踏平鱼鳖的窟宅。 把龙宫变成村庄,让水府生长禾麦。 白增加百万户口,记入政府的表册。


注释

蜀江:长江。 元旦夕:不分早晚。 不尔:要不是这样的话。 民为鱼:比喻人民被淹在水里。《左传》昭公元年:“微禹,吾其鱼乎!” 导岷(mín):疏导岷江。《尚书·禹贡》里说:“岷山导江。”岷山主峰在四川松潘县西北,岷江发源于此,流经灌县、成都、眉山、乐山等地,至宜宾入长江。相传大禹疏导长江,从岷江开始。 距海无咫(zhǐ)尺:从洞庭湖到达东海已不很远。咫,周代的八寸。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胡为:为什么。 讫(qì):完结。 洞庭与青草:两个湖名。青草湖向来与洞庭湖并称,青草在南,洞庭在北,中有沙洲间隔,在今湖南省岳阳县境内。 淼茫(miǎománg):形容水大,一望无际。 七泽:相传楚有七泽,云梦泽是其中之一。这里说“吞七泽”,是极力形容水势浩大。 邈(miǎo):远。 苗:种族名,古有“三苗”、“有苗”之称。 疽疵(jūcī):疮瘤一类的疾病。 针石:这里指用石针刺治疮瘤,即“针砭”疗法。 水官伯:水官之长。 渗作膏腴(yú)田:指大水排除后,残水透人土中,成为肥沃田地。 闾(lǘ)里:乡里 司徒籍:司徒,古代管全国土地、户口、物产、财赋的官。在唐代,就是“户部”。


简介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五言古诗。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浩瀚的长江的气势及大禹治水的功绩。第二部分由写长江转到写洞庭、青草二湖湖水侵蚀农田,造成“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的情况。第三部分写作者希望大禹“复生”,通过兴修水利,实现“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的愿望。这首诗巧用比兴,全诗想象奇特,气格豪迈,笔力雄健,一气呵成。


赏析

清·乾隆皇帝《唐宋诗醇》卷二十一:“议论奇辟,笔力亦浑劲与题称。集中此种绝少,颇近昌黎,其源亦从杜甫《剑门》一篇脱胎。”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香山有过洞庭湖诗,谓大禹治水,何不尽驱诸水直注之海,而留此大浸估湖南千里之地,若去水作陆,又可活数百万生灵,增入司徒籍。岂禹时苗顽不用命,遂不能兴此役耶?此书生之见,好为议论,而不可行者也。……香山但发议论以聘其诗才,而不知见笑于有识也。” 清·何焯《白香山诗集》:“东注尚干余里,群山万壑潴为洞庭,有川必明泽,安得疑禹功之不尽,书生语只可隔壁听也。或借以比小人之难去耳。”



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

〔白居易〕 〔唐〕

鳏茕心所念,简牍手自操。

何言符竹贵,未免州县劳。

赖是馀杭郡,台榭绕官曹。

凌晨亲政事,向晚恣游遨。

山冷微有雪,波平未生涛。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直下江最阔,近东楼更高。

烦襟与滞念,一望皆遁逃。

清调吟

〔白居易〕 〔唐〕

索索风戒寒,沈沈日藏耀。

劝君饮浊醪,听我吟清调。

芳节变穷阴,朝光成夕照。

与君生此世,不合长年少。

今晨从此过,明日安能料。

若不结跏禅,即须开口笑。

狂歌词

〔白居易〕 〔唐〕

明月照君席,白露沾我衣。

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

五十已后衰,二十已前痴。

昼夜又分半,其间几何时。

生前不欢乐,死后有馀赀。

焉用黄墟下,珠衾玉匣为。

郡亭

〔白居易〕 〔唐〕

平旦起视事,亭午卧掩关。

除亲簿领外,多在琴书前。

况有虚白亭,坐见海门山。

潮来一凭槛,宾至一开筵。

终朝对云水,有时听管弦。

持此聊过日,非忙亦非闲。

山林太寂莫,朝阙空喧烦。

唯兹郡閤内,嚣静得中间。

咏怀

〔白居易〕 〔唐〕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

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

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

今虽在疏远,竟岁无牵役。

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

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

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

事有得而失,物有损而益。

所以见道人,观心不观迹。

初下汉江舟中作寄两省给舍

〔白居易〕 〔唐〕

秋水淅红粒,朝烟烹白鳞。

一食饱至夜,一卧安达晨。

晨无朝谒劳,夜无直宿勤。

不知两掖客,何似扁舟人。

尚想到郡日,且称守土臣。

犹须副忧寄,恤隐安疲民。

期年庶报政,三年当退身。

终使沧浪水,濯吾缨上尘。

山雉

〔白居易〕 〔唐〕

五步一啄草,十步一饮水。

适性遂其生,时哉山梁雉。

梁上无罾缴,梁下无鹰鹯。

雌雄与群雏,皆得终天年。

嗟嗟笼下鸡,及彼池中雁。

既有稻粱恩,必有牺牲患。

山路偶兴

〔白居易〕 〔唐〕

筋力未全衰,仆马不至弱。

又多山水趣,心赏非寂莫。

扪萝上烟岭,踏石穿云壑。

谷鸟晚仍啼,洞花秋不落。

提笼复携榼,遇胜时停泊。

泉憩茶数瓯,岚行酒一酌。

独吟还独啸,此兴殊未恶。

假使在城时,终年有何乐。

枯桑

〔白居易〕 〔唐〕

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

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

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

登商山最高顶

〔白居易〕 〔唐〕

高高此山顶,四望唯烟云。

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

或名诱其心,或利牵其身。

乘者及负者,来去何云云。

我亦斯人徒,未能出嚣尘。

七年三往复,何得笑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