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

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铺满大地的白雪映照着山城。冰天雪地里,楼上吹笛的,连玉指都感到寒冷吧?你吹奏出的一声声羌笛音里,饱含着离别的哀怨,飘荡在空间。江南的梅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不知开落了几次了?我在天涯漂泊,两鬓已如此斑白了。面对天上点点闪亮的星星,朗朗普照的圆月,我独自一人痛饮不休。喝着,喝着,好像觉得天上的银河倒流入了我的杯中。我这翰林学士为我这种相思写了三千首诗词,想寄给你这南方的恋人,让你去忍着眼泪慢慢细读啊!


注释

玉指:比喻女子洁白如玉的纤指。梁元帝《子夜吴歌》:“朱口髪丽歌,玉指弄娇絃。”羌管:即羌笛,又名玉笛、短笛、芦笛等。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其声凄切、哀伤。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羌管悠悠霜满地”。楼间:一作“楼闲”,空楼的意思。团团:形容月圆。班婕好《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河汉:指银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倒流河汉入杯盘”句:指低头望着杯中星河之影而俯身畅饮。夸张地描写月下畅饮,星光映入洒杯的情景,美酒好像从天河中倒流入酒杯里。“翰林风月三千首”句:化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中“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句意。原本是称赞王安石的诗文,能与李白、韩愈作品相媲美。翰林,本指李白,刘著曾入翰林,故此处以李白自比;风月,原指诗句中的骚情雅意,此处代指表达爱情相思的诗篇。三千首,极言作诗之多,这里词人说自己作诗非常多,有如翰林李白。吴姬:吴地(即江南)一带的美女。李白《金陵酒肆留别》:“吴姬压酒劝客尝。”此借指曾经相好的女子。忍泪:强忍眼泪。杜甫《送郭中丞》:“忍泪独含情”。


简介

这是一首寄给情人的词,也是金代诗人刘著存世的唯一一首词作。全词感情真挚,迂回曲折,流转自然,营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与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赏析

清代陈廷焯《词则·闲情集》:风流酸楚。现代作家惠淇源《婉约词全解》:雪照山城,玉指生寒,一声羌管,更引起对江南的怀念。江南已梅开几度,而人生天涯,鬓发已斑,何堪羁旅之苦,无限怀远之情。“羌管”与“玉指”相衬,用字工巧。下阕写星月之夜,痛饮浇愁,逆想如将万种幽怨诉之于诗,吴姬亦当和泪而读。与上片掩映,益增凄切。现代尚学锋:这首词含蓄婉转。作者善于选择表现角度,也很善于掌握抒情分寸,他故意压住心中炽热的情感,而以淡淡的笔麓去描写环境,烘托氛围,引出绵绵的思绪。词中回环承接,抻扬吞吐,漉转自如,一步步地把读者带入了深挚动人的艺术境界。现代侯文正:豪放与婉约相结合,也是此词的艺术特色。以“雪照山城”写北国风光,雄健有力;用“几度梅花”静写江南旖旎风光,别有情趣;“倒流河汉入杯盘”何等粗犷,大有北方人的气概;“寄与吴姬忍泪看”多么哀艳细腻,却又有南方才子的气质。豪放与婉约相结合,正是作者在南方生活的熏陶和到北方生活的磨炼在艺术上所留的印痕。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周邦彦〕 〔宋〕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上人书

〔王安石〕 〔宋〕

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

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已。

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不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

独子厚名与韩并,子厚非韩比也,然其文卒配韩以传,亦豪杰可畏者也。

韩子尝语人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

疑二子者,徒语人以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

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安。

居之安,则资之深。

资之深,则取诸左右逢其原。

”独谓孟子之云尔,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为作文之本意。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

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

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

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

否也。

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

始欲书之策而传之人,其试于事者,则有待矣。

其为是非耶?

未能自定也。

执事正人也,不阿其所好者,书杂文十篇献左右,愿赐之教,使之是非有定焉。

材论

〔王安石〕 〔宋〕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

不患士之不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

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

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

是有三蔽焉。

其敢蔽者,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终身无天下之患,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败乱危辱,此一蔽也。

又或以谓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

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以为天下实无材,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

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

然而,用心非不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

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

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

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

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实而不可见者也。

”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

驽骥杂处,其所以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

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褭与驽骀别矣。

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夫南越之修簳,镞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鹗之劲翮,加强驽之上而彍之千步之外,虽有犀兕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决胜觌武之所宝也。

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

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

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

其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

呜呼!

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

”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

如能用天下之材,则能复先王之法度。

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 噫!

今天下盖尝患无材。

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

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

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

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

人君苟欲之,斯至矣。

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

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梦玉人引·送行人去

〔范成大〕 〔宋〕

送行人去,犹追路、再相觅。

天末交情,长是合堂同席。

从此尊前,便顿然少个,江南羁客。

不忍匆匆,少驻船梅驿。

酒斟虽满,尚少如、别泪万千滴。

欲语吞声,结心相对呜咽。

灯火凄清,笙歌无颜色。

从别后,尽相忘,算也难忘今夕。

无题

〔晏殊〕 〔宋〕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类型

朝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