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泰伯归建昌

推天以知命,自古岂不然。

桓魋及臧仓,尝毁圣与贤。

后人何蹈之,其事实好还。

君居麻源谷,学礼如郑玄。

声名久已大,籍籍四海传。

昨因丞相举,便谓升云烟。

朅来太学馆,食贫向三年。

忽怀枌榆下,归思独绵绵。

得告许暂往,落莫求楚船。

捋髯沧江上,仰看饥飞鸢。

谁识鹓雏志,闲诵庄叟篇。

喜问里中儿,重到旧林泉。

洗荡俗尘垢,焚烈跨马鞯。

不向世路去,徒取悉肠煎。

鸡豚粗可养,禾黍亦足田。

不惭莎衣虫,以叶自包缠。

及其饱满时,曷异冠貂蝉。

君意我强写,虽慕何由缘。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中伏日永叔遗冰

〔梅尧臣〕 〔宋〕

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

盘冰赐近臣,络绎中使驰。

莹澈肖水玉,凛气侵人肌。

近日多故友,分贶能者谁。

信都顾贫贱,物物义不遗。

念我老且病,赤痱生枯皮。

巨块置我前,凝结造化移。

畏冷不敢食,有类夏虫疑。

虽然已快意,何必咀嚼为。

天子厚于公,不使炽毒欺。

公亦厚于我,将恐煎熬随。

我有舐犊爱,自怜小子龟。

次韵和永叔赠别择之赴陕郊

〔梅尧臣〕 〔宋〕

古人相送赠以言,今人相送举以酒。

酒行殷勤意岂疏,酒罢踌躇悲更有。

行当何之来者谁,陕府兵吏争迎走。

壶浆往往过函关,翰林惜别方携手。

自言老大遇知难,愿得公诗为不朽。

公因索笔作长谣,落落寓言诚十九。

我惭竹管厕宫悬,纵合律度应非偶。

太守西行已不贫,忽获明珠盈大斗。

归立螭头未是迟,暂向棠阴问遗叟。

送施縡秀才下第

〔梅尧臣〕 〔宋〕

君尝老于敌,轻彼群儿嬉。

坚锐不可恃,屡北还自疲。

胸中多奇秘,既衄何所为。

东走沧海上,夏果采荔枝。

奉亲乐无涯,岂愧禄仕迟。

送张山甫武功簿

〔梅尧臣〕 〔宋〕

洛阳旧交有七人,五人已为泉下尘。

各家生儿为门户,唯子弟兄先立身。

我与信都侯独在,喜见及禄知天仁。

昨日闻补武功吏,气调欲与南山亲。

少年勉力向职事,莫学老贪文字新。

送李信臣尉节县先归湖州

〔梅尧臣〕 〔宋〕

梁王吹台侧,五月多荷花。

荷开对翘鹭,吴客还思家。

家在水中城,四面如铺霞。

焉能长相守,千里独起嗟。

补官东海上,物景莫言赊。

嘲江翁还接篱

〔梅尧臣〕 〔宋〕

何言恐偷样,自是君妇懒。

五日缝一巾,犹道苦未晚。

唐书局

〔梅尧臣〕 〔宋〕

有芸如苜蓿,生在蓬藋中。

草盛芸不长,馥烈随微风。

我来偶见之,乃稚彼蘙蒙。

上当百雉城,南接文昌宫。

借问此何地,删修多钜公。

天喜书将成,不欲有蠹虫。

是产兹弱本,茜尔发荒丛。

黄花三四穗,结实植无穷。

岂料凤阁人,偏怜葵叶红。

次韵永叔试诸葛高笔戏书

〔梅尧臣〕 〔宋〕

公负天下才,用心如用笔。

端劲随意行,曾无一画失。

因看落纸字,大小得疏密。

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

频年值我来,我愧不堪七。

安能事墨研,欲效前人述。

懒性真嵇康,闲坐喜扪虱。

是以持献公,不使物受屈。

果然公爱之,奇踪写名实。

岂惟播今时,当亦传异日。

嗟哉试笔诗,藏不容人乞。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三龙柏

〔梅尧臣〕 〔宋〕

天子赐烛昏夜时,嫦娥闭月栽桂枝。

称量高下唯妍辞,相与尽心无附离。

求安去病如上池,照耀不容毫发私。

品藻一定何可移,光焰夺昼资尔为。

宣王徒美庭燎诗,魏帝自彻月殿披。

我朝好士万古垂,搜索贤俊登蒿藜。

孰不力吐肝胆脾,枉用宴饮生胫脂。

云龙将见升骙骙,燃此必欲无所遗。

收残喜气如蒸炊,蜜蜂惭愧空多知。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三龙柏

〔梅尧臣〕 〔宋〕

君王爱石丑,百孔皆相通。

怪状一如此,补天有何功。

匪言不可转,安得来宫中。

女岂比柱础,莹然受磨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