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茶帖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

有少事须至面白。

孟坚必已好安也。

轼上。

恕草草。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简介

苏轼《啜茶帖》 书于1080年(元丰三年) 行书,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曾编入《苏氏一门十一帖》。内容是通音问,谈啜茶,说起居,落笔如漫不经心,而整体布白自然错落,丰秀雅逸。



澄心堂帖

〔蔡襄〕 〔宋〕

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

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

试与厚直,莫得之?

见其楮细,似可作也。

便人只求百幅。

癸卯重阳日,襄书。

北游帖

〔苏轼〕 〔宋〕

轼启。

辱书,承法体安隐,甚慰想念。

北游五年,尘垢所蒙,已化为俗吏矣。

不知林下高人,犹复不忘耶!

未由会见,万万自重。

不宣。

轼顿首,坐主久上人。

五月廿二日。

寄道友

〔文悦〕 〔宋〕

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

天垂六幕千山外,何处清风不旧家?

治平帖

〔苏轼〕 〔宋〕

轼启:久别思念不忘,远想体中佳胜,法眷各无恙。

佛阁必已成就,焚修不易。

数年念经,度得几人徒弟。

应师仍在思蒙住院,如何?

略望示及。

石头桥、堋头两处坟茔,必烦照管。

程六小心否,惟频与提举是要。

非久求蜀中一郡归去,相见未间,惟保爱之,不宣。

轼手启上。

治平史院主、徐大师二大士侍者。

八月十八日。

紫金研帖

〔米芾〕 〔宋〕

苏子瞻携吾紫金研去,嘱其子入棺。

吾今得之,不以敛。

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类型

朝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