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春愁

谢了荼蘼春事休。

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庭槐影碎被风揉。

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

一川烟草浪,衬云浮。

不如归去下帘钩。

心儿小,难著许多愁。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感谢厚望浮华的春天已经消失。没有太多花瓣,只有点点装饰在树枝上。庭院里的槐树影被风揉碎。黄莺虽然老了,但声音仍然带有少女的娇羞。独自倚在妆楼上。一江烟草翻滚,渐渐与云积聚。不如回去,放下帘钩。年轻的心,难以承受太多的忧愁。


简介

这首《小重山》写的是一个独守闺房的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这类抒发离愁别恨诗词,历代曾有多少词人墨客创作过,其中也不乏名篇佳作。例如温庭筠的《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两首词,题材完全相同。然有温庭筠这样的妙语在前,后人再想起这前人的成就,就非易事。吴淑姬却能别出心裁,翻新花样,谋篇构思,绝无雷同。这两首词的区别主要两点。其一温词着重写此女子倚楼所见,立足点在楼上;吴词却从庭院写起,再登楼远望,立足点是移动的。其二温词单写此女子等候远人不归的惆怅失望的情绪,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怨;而吴词则将此女子青春将逝,与远人归来无望,两相对比,反映了一种深深的愁苦。从此词具体描写看,其笔墨也非泛泛。上阕写暮暮之景,然却有新意她不写满地落红,而写枝上残花;不写风雨摧花,而写风拂槐影;不写杜鹃啼血,而写莺声犹娇。不仅显得清丽新鲜,而且都与此女子的特定身份和思想感情紧密联系,是从她独特的眼中看到独特的景物,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你看,她写茶蘼,“谢了茶蘼春事休”,说的是茶蘼花谢,春天可算彻底结束了。可现在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茶蘼将谢未谢,这里也就蕴含着春事将休未休。“花片子”是词人自铸新词,既通俗,又贴切。“缀枝头”,给人的感觉,虽是残花,但仍有凄清之美。同样,写“莺虽老”,但“声尚带娇羞”,也是将老未老。这些不但是时序节物的准确刻画,也正是这位思妇青春将逝未逝,尚有美丽的面容,尚带娇羞的神态的真实写照。“庭槐影碎被风揉”,槐影被风揉碎,春天被风吹走。这不禁使她想自己的青春呢?也将一起消逝。因此,在她看来,这风揉碎了槐影,也揉碎了她的芳心。读者可从这缭绕唇吻的音节中,从这欲吐还吞,委婉曲折的笔法中,体味到词人在这里寄托了一种青春将逝的深沉的感慨。下阕“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阕写此女子庭院所见之景,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既回妆楼,更思远人;既思远人,则倚楼凝望。那么,她望到的又是什么呢?在前人词中,温庭筠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柳永写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而在这首词中词人写道女主人公们都看到了舟,但皆不是所思远人的归舟,结果是从希望到失望。而吴淑姬笔下的这位思妇,望到的却不是舟,而是“一川烟草浪,衬云浮”。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浪涛滚滚,铺天盖地而来,哪里有归舟可见,简直丝毫的希望都没有,其愁苦可想而知。用“一川烟草”来形容愁之大,愁之多,这在贺铸的《横塘路》词中已用过。但在烟草后着一“浪”字,实属吴淑姬独创。《古今词统》眉批云:“竹浪、柳浪、麦浪与草浪而四”,即指吴淑姬自创新词“草浪”,直可与前人所创“竹浪、柳浪、麦浪”相媲美。“一川烟草”是静景“一川烟草浪”则是动景。这里用来比喻愁思恰如连天草浪,滚滚袭来,极为生动贴切,也为下句“不如归去下帘钩”铺垫。放下帘钩,意欲隔断草浪,挡住愁潮,然而这愁思是隔不断,挡不住的,“不如”两字,写出了主人公明知不能而强为之的痛苦心态。“心儿小,难着许多愁”,自是警句。“愁”字最后点出,使通篇皆有精神,有画龙点睛之妙。李清照写愁的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不正面写愁,从舟着眼,反衬愁之大;然而吴淑姬这里先把愁比作“一川烟草浪”,极言愁之大之多,再将它与“心儿小”作强烈对比,落到容约而下。两人写法不同,而各有千秋。所以南宋黄升评论说:“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词五卷,佳处不减李易安。”这种评价是很客观的。



长相思·令

〔吴淑姬〕 〔宋〕

烟霏霏,雪霏霏。

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

从教塞管催。

惜分飞·送别

〔吴淑姬〕 〔宋〕

岸柳依依拖金缕。

是我朝来别处。

惟有多情絮。

故来衣上留人住。

两眼啼红空弹与。

未见桃花又去。

一片征帆举。

断肠遥指苕溪路。

祝英台近·春恨

〔吴淑姬〕 〔宋〕

粉痕销,芳信断,好梦又无据。

病酒无聊,敧枕听春雨。

断肠曲曲屏山,温温沈水,都是旧、看承人处。

久离阻。

应念一点芳心,闲愁知几许。

偷照菱花,清瘦自羞觑。

可堪梅子酸时,杨花飞絮,乱莺闹、催将春去。

飞鱼港

〔李唐卿〕 〔宋〕

尝闻一鲤鱼,飞腾作清质。

至今涵青霄,尚且浴白日。

万春洞

〔李宗道〕 〔宋〕

何山凿出洞岩深,置屋悬崖映竹林。

像设金园崇梵宇,壁间石室塑观音。

接天远岫巍千古,跨涧飞虹映百寻。

极目凭栏多少景,一回到此一寒心。

类型

朝代

形式